欢迎来到中外合作办学网
热线电话:400-600-4656 转 1
项目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与美国约翰逊大学合作举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是我省最早也是学历层次最高经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从2015年开始至今,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约翰逊大学位于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威尔市。学校建于1893年,以教师教育闻名美国东南部。泰普勒教育学院为该校最好的学院之一,在师范教育和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独具特色,毕业生在田纳西及其周边州中小学供不应求。该校通过美国“南部大学及各级中小学协会”认证,有学士(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
该项目由中美合作双方按照协议规定投入教学设施、师资等教育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教学管理与考核。学制为三年,修满规定学分,经过考试合格后,颁发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与硕士学位证书以及美国约翰逊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按照教育部规定,该项目将于2015年正式招生,每年一期,每期招生25人,并纳入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
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成立于1987年,是安徽省设置最早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也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03年,设置硕士学位点并开始招生,2013年获批《安徽师范大学与美国约翰逊大学合作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2014年中美合作项目获安徽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目前已具有全日制本科、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中美合作培养硕士、信息化课程与教学方向博士等完备的招生体系。
专业定位
教育技术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一门研究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交叉学科。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引领省内外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满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需要,培养具有“互联网+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思维,能对智能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智能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特色课程与实验环境
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以模块化建设为主要特征,设置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及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结构体现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相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辅相成的特点。特色课程有《教学设计》、《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VR及其教育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三维动画制作》、《摄影技术基础》等。
本专业建有教育技术实验中心,由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实验、教育资源开发实验、教育影视制作实验等模块组成的,每个实验模块均包括多个子实验室。即,非线性编辑实验室、DIY创意工作室、教学技能训练实验室、中美合作硕士项目实验室、青芒创意工作坊、创客教育实验室、3D打印工作坊、微课制作实验室、数媒创意工作坊、智慧教育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专业技能培训服务。
专业特色
创客教育培养双创人才
自2016年开始,创客教育已成为本专业鲜明的特色。先后获批省级大学生创客中心、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打造青芒创客协会并获评全国百优创业社团。在校学生先后获国家专利 2 项;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18 项;多名学生创业成绩突出。
本专业的创客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在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学子的共同努力,首个大学生创业公司“芜湖青创新芒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15日取得营业执照,落户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大砻坊创业产业园。目前,本专业已经基本建成省内一流的创客教育基地。
中外及校企联合育人,提升社会竞争力
2003年,设置硕士学位点并开始招生;2013年,本专业获批《安徽师范大学与美国约翰逊大学合作举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2014年,本专业中美合作现代教育技术硕士教育项目获安徽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2015年,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中外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与学习平台。同时,与科大讯飞、希沃、编程猫等公司联合培育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变革传统育人模式,将行业优秀的育人机制与高校人才培育优势相结合,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建设基地夯基础,实践实训提能力
中小学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是本科生、研究生培育的最好实验田,我们既有多年的教育实习基地,如:教育技术专业已有4个创新实践基地:芜湖创易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山求实学校、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芜湖市利民路小学等,也有新成立的智慧学习空间协同育人创新基地。其中,芜湖创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已被立项为安徽省质量工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项目。为学生步入社会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
教育见习、研习常态化,精准指导有保障
我们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导师,从学生大一进校,到学生各种实践实训活动、直至毕业离校均有导师一对一指导,实现了因材施教,精准培养的目标。在大四教育实践环节,实行本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同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教育见习活动,免费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访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赛融合育英才
以赛促学是本专业与时俱进地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举措。2015年以来,通过省级质量工程——教育技术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本专业逐步优化人才培养举措,构建了极具特色的“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随着这一模式的逐步完善,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师资队伍
人才聚集,成果丰硕
现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导1人,硕导11人,博士5人,有海外学习经历者7人(包括海归博士1人)。近三年,专业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特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在SSCI、CSSCI检索源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
国际交流促发展
近年来与国际接轨已成为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教师赴境外知名院校高级访问。另一方面,是在高级别国际期刊发表成果。先后发表多篇SSCI(二区)、EI检索论文。同时,部分教授在国际会议发表主题演讲。聂竹明应邀赴日本参加EITT2017国际会议并作专题学术报告,刘和海、吴文涛应邀赴日本冲绳参加学术会议并被委任为分论坛主席。截至2019年共派出各种形式进修、访学的教师11人,总人数的55%。先后承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邀请国际学者来访5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90余人次。
聂竹明,男,安庆怀宁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南学院访问学者,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媒介教育等。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国社科期刊同行评议专家(社科院)、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评审专家、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家组顾问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励多项。主持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主编著作教材10余部。
刘和海,男,安庆怀宁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校摄影协会理事,安徽省教育技术协会高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教育信息化大赛评委专家。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5年台湾中央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第一(2018)、二届(2019)国际认知学习会议(IC3)中国区大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媒介素养与视觉文化等。发表SSCI与CSSCI论文20多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撰写专著2部,主编或副主编教材3部。
张新明,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安徽省教育技术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网络与远程教育)、教育信息生态、媒介素养教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5部,获安徽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其它奖励多项,主持各级各类项目7项。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好、好就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含考研)为 96.44%、考研录取率为 40.74%,2020 届考研上线率 58%。主要就业去向为中小学校、省市级电教馆、教育企业/公司、政府部门等。每年约 41%的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现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数字资源设计开发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如,徐四华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洪波为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欧阳康为快的创始人,都是优秀的毕业生代表。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非常高,在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100%。基于良好的育人口碑,我们将在定位学习者用户需求、社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创客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就业面、对接行业需求,培育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即用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光明。
招生电话:400-600-4656 转 1
扫码咨询:
中外合办咨询电话
400-600-4656 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