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外合作办学网
热线电话:400-600-4656 转 1
青岛科技大学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建校60余年,已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三个学科进入了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院士 2人、双聘院士 7人,外专千人计划专家 1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教学名师)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海外特聘专家20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2人。
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是一所集文化研究、文化产品制作、传播于一身的文化传播学院。学院的前身经贸学院广告学军业始建于1997年,编辑出版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山东省最早开始传播学本科教育的院系之、学院疔任院长是 《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袁志发先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余人;教职工83人,其中专职教师66人,教授、 副教授25人,博士 18人,在读博士 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3. 9%以上。还有莫言、邵华泽、赵启正、 余培侠等一批外围的专家学者队伍。学院设行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动画、汉语言文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广告之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3个硕上点,1个影视与动画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硕士教育项目;拥有1个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1个校级和文化研究院、1个校级国际影像艺术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精品课程群,与央视数字频道联合成立了ACG地方特色动画工作室、引进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大卫•埃里克为主持人创建了大角牛动画工作室、引进韩国中央大学金正铉教授为主持人创建国际影像艺术工作室, 建有"SCA国际影像艺术中心,设有动漫设计制作中心、广告设计研究中心、传媒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等学术机构。学院师生制作或参与完成的《小牛向前冲》《大角牛梦工场》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五个一 ” 工程奖,《墙头记》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传奇》获2015中国动画最高奖美猴奖银奖,《崂山传奇》《大角牛向前冲》 获2015年中国动漫游戏创投大奖。工作室教学模式口益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青岛科技大学(QUST)与韩国中央大学(CAU) 合作举办的影视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是经中国教育部2015年8月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外办学函[2015]57号通知,批准书编号:M0E37KR1A20151716N),是教育部在山东省首个批准的艺术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也是青岛科技大学首个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个艺术学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项目受到合作双方的高度重视,项目学生第一年在青岛科技大学学习,由该校传媒学院作为办学主体, 设立中韩项目执行委员会负责实施;第二年到韩国中央大学学习,由该校尖端影像大学院作为办学主体负责实施。不需要参加中国教育部组织的 研究生考试,由于项目的特殊优越性,现已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以及山东教育咨询、中国教育在线所报道,受到全国各大媒体以及全国高校一致好评。
本项目在全国各地招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每年招收的30名学生都是经过中韩两国专家教授的共同材料审查和面试选拔出来的。其中的学生多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大学。国内最优质生源的选拔使项目在国内业界和学界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
青岛科技大学热烈欢迎国内外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中韩联合培养影视与动画专业之术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1.国籍要求:本人以及父母均非韩国人。
2.学位要求:已获得学士学位者,依照法令被认为有同等以上的学历者或2016年7月3日以前将取得学士学位者(应届本科毕业生)。
3.语言要求: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四级以上。(韩语水平达不到的学生,若持有指定大学和指定教授推荐信,且通过了面试,须入学后在青岛科技大学接受韩国语学习,并须达到中央大学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四级或通过韩国中央大学语言考试四级以上方能出国深造。)
4.作品要求:学生提交作品集(Portfolio)(A4纸张,打印5张以上作品,或者DVD、CD,须适合于普通PC中可播放的形式),成绩评定以满分100分计,须达到70分以上。
5.获得大韩民国学生签证发放资格。
(1)本人及父母户籍证明材料。1份
(2)报名申请表(需张贴近半年内照的2寸白底彩色照片)1份
(3)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并翻译成韩文后进行公证)。应届毕业生若面试时未拿到毕业证时,但必须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把毕业证原件送达韩国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学院行政室备案。没有在规定时间备案者,将取消入学资格。1份
(4)大学成绩证明书(全年平均百分;原件并翻译成韩文后进行公证)。1份
(5)教授及专家推荐信。1份
(6)各种获奖资料复印件(限本人)。1份
(7)作品集(Portfolio):A4纸张,打印5张以上作品,或者DVD、CD(适合于普通PC中可播放的形式)。1份
1.学制
学制两年,1年国内培养,1年海外培养(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
学习方式为普通全日制。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艺术实践、毕业创作(含学位论文)三个阶段。课程学习、艺术实践实行学分制,毕业创作(含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1)第一学年,青岛科技大学(2022年9月-2023年8月,第1、2学期),学生主要在青岛科技大学进行课程学习,授课方式为中韩文授课,以课程模块体系接受国际化教育。
按教育部规定以韩国中央大学教师承担主干专业课程,中方协同承担基础课程和部分主干课程。建立中外联合培养的理论和基础技能体系,同时将邀请一批中韩一流影视、动漫院校知名学者专家进行中央大学标准要求的专题授课;设置专门的语言课程,可在第一年学习语言课程。
(2)第二学年,韩国中央大学(9月-次年8月,第3、4学期),通过韩语考试(TOPIC)四级或通过韩国中央大学语言考试四级的学生,方可赴中央大学进行学习,全韩文授课,以韩国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学院的核心实践教学模块及毕业创作、论文为准。
其他事项遵循中央大学硕士课程学制安排。
2.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修满专业规定学分,学位论文与艺术创作实践课题审核通过者,即可获得韩国中央大学授予的韩国政府(教育部)认证的(MFA)硕士学位。
1.学费标准
(1)国内学费(第1学年):8万元人民币(以山东省物价厅最后审核为准,不含食宿和保险费)。
(2)韩国学费(第2学年):按韩国中央大学留学生学费标准收取一年学费约合人民币7.5万元左右。
2.奖学金
为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本项目国内设立15名学生特别奖学金,每名10000元人民币。
(1)入学考试(含推免)“艺术实践优秀”的学生及韩语优秀的学生可申请1万元学费奖学金。
(2)在读学生可参与评选在读大学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各种国内外省级以上的奖项等可申请奖学金。
(3)第一年成绩优秀学生可享受赴韩国创作项目交流旅费奖励每人3000元(共10人)。
(4)赴韩国学习期间的正式在籍学生国内一年总成绩在B+以上者可获得中央大学第二年学费50%的奖学金(获得该奖学金的比例通常在98%以上)。
(5)韩国学习期间有申请韩国中央大学奖学金、教学助理、学术助理工作津贴及勤工助学基金等机会。
注:获得该项目艺术硕士学位的学生,在满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基本要求的条件下,享受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留学相关优惠政策及毕业派遣资格(详情请见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颁发证书注册及认证:
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4
中国留学网http://www.cscse.edu.cn/)。
硕博连读课程
经青岛科技大学与韩国中央大学友好协商,在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MFA)中,对二次申报硕博连读的学生,成绩优异者将由中央大学给予硕博连读机会。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招生人数,不分专业,占原有艺术硕士(MFA)总人数的50%以上。
注:此硕博连读项目非为教育部批准,实为韩国中央大学为本艺术硕士项目(MFA)特别给予的配套项目。
硕博连读选拔
(1)选拔方式:硕士项目面试通过的同学可同时申请参加硕博连读项目报名,参加由韩国中央大学专家组织的再次面试,综合评价后择优录取,录取结果另行通知。
(2)硕博连读费用:申请录入硕博连读项目的学生,中央大学将另外加收2万元人民币(将用于硕博连读共同教授指导等费)。
(3)学习管理:第1学年在青岛科技大学完成MFA硕士课程,后3年到韩国中央大学学习。4年修满专业规定学分,发表两篇期刊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可获得韩国中央大学授予的韩国政府(教育部)认证的影像艺术博士学位,如论文未达到博士论文要求,只达到硕士水平者,只授予中央大学艺术硕士(MFA)学位,其所修博士课程学分保留,有效期内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授予韩国中央大学博士学位。 其他事项遵循中央大学硕博连读学制安排。
(4)特别说明:
①如因身体或家庭经济等原因不能在当年赴韩国中央大学学习者,在保证完成全部硕博培养计划的条件下,可向中韩联合管理委员会申请调整学制,或延后赴韩国一年时间。
②硕博连读课程项目为期4年,学籍最长保留时间为6年(休学期间不含在内)。
招生电话:400-600-4656 转 1
扫码咨询:
中外合办咨询电话
400-600-4656 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