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外合作办学网
热线电话:400-600-4656 转 1
武汉科技大学概况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第89位,是连续两年唯一入选全国排名百强的湖北省属高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
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至今已有123年办学历史。
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63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内“沁湖”近200亩宽阔水域,是全国高校校内最大自然湖泊之一。
学科优势明显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7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教学质量优秀拥有11个国内认证专业;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国家级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5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励1600余项,其中2020年我校学子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省级及以上获奖数量首次突破1000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67位。
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3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是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师资力量雄厚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模范教师2人、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21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6个,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0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83人。学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和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产教融合突出学校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研究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等2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
国际交流广泛学校自1990年和澳大利亚合作建立培训中心以来,不断巩固和扩大开放办学成果,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多个国家开展本科、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是武汉科技大学专门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直属教学机构,溯源于中澳政府间合作项目一一中澳钢铁工业培训中心。鉴于国际教育合作的突出成就,曾被新浪网评为全国“十佳中外合作院校”,学校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两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评为“全省外事侨务系统先进单位”。
国际学院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师资力量国际学院设有外语教研室和汉语教研室,共有专职语言教师18名;外语教师均有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培训经历,持有剑桥大学CELTA英语教学、澳大利亚Ass6ssmentandTraining等国际教学资质;学院另有英语和德语外教数名,常年参与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
学科建设学院与美国桥港大学(UniversityofBridgeport)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University)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CityUniversity)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教学质量学生多次获得“互联网+”国家级铜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科研平台学院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英国利兹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报考指南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限招英语语种考生。
湖北省选考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不限。
三个项目均为国内外热门专业和中外大学优势专业,引入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外大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选派优秀教师任教,主要课程双语或全英语教学。
学生可在国内完成全部学业,获武科大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学生也可选择国内外分段学习,同时获得外方大学学士学位以及武科大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目前出国学习可享受:美国桥港大学奖学金6000-17000美元/年,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费减免20%-25%/年,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学费减免10%-50%/年。
完成国外本科学业后申请世界名校研究生有突出优势(2018届、2019、2020届毕业生录取研究生的世界名校包括: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卡迪夫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兰卡斯特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
完成国内本科学业后,考研和就业竞争力强(2018届、2019、2020届毕业生考取国内研究生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燕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
迪肯大学及其工程学院
迪肯大学(DeakinUniversity)创建于1974年,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之一,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0多名学生。学校位于维多利亚州,有墨尔本伯伍德、吉朗华安池、吉朗水滨、瓦南布等四个校区。设有商学院与法学院、科学工程与建筑环境、艺术人文与社科、医学与健康等四个学部。开设专业包括:医学、护理、职业医疗、科学、生物学、工程学、建筑和建筑环境学、艺术和人文学科、计算机、教育、传媒、会计、金融、法律等。学校设有阿尔弗雷德迪肯研究所、前沿材料研究所等两个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以及14个战略研究中心。
鉴于其高标准的教育质量,迪肯大学被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列为全国一流大学,是澳大利亚第一所两次(1995-1996,1999-2000)荣获“年度最佳大学”荣誉的高校;2009年获维多利亚州教育和培训出口管理奖;2011年荣获澳大利亚教学委员会最多奖励;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2012年研究奖励拨款中总额排列第九;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前3%、2015年全球100所校龄50年内大学排名第45位;被著名的大学排名组织QS世界大学排名评为五星级大学;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360位,上海交大ARWU排名214位。在澳大利亚毕业生调查中,学生满意度目前位居维多利亚州第一、全澳第三。
迪肯大学是澳大利亚高校专业教育领域的领头羊,长期以来与工商业界、政府及专业社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众多课程包含实习部分,使学生一毕业即成为急需人才,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学校的毕业率和起薪点均为五星级。作为由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迪肯大学目前提供的所有学位受到世界上其他大学和行业协会的广泛认可,并享有盛誉。学校与世界30个国家的工业、政府部门、社区、专业协会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武汉科技大学等中国35个以上机构和组织,在学术合作、联合研究、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紧密合作。该校在中国教育部公布的留学国家学校名单之列,其学历、学位得到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学校目前有3900余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占全部学生的8%。
迪肯大学工程学院位于维多利亚州吉朗市迪肯大学华安池校区,距墨尔本1小时车程。学院为适应澳大利亚工业生产发展和创新需求应运而生。其机械工程学科将领先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与高级原材料相结合,毕业生在汽
车、航天、造船、航空、铁路等行业的就业机会丰富。学生通过学习还将掌握项目管理、通信和金融管理技能、扎实的建模和可持续设计等方面的技能。在武科大一迪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本科项目中,迪肯大学工程学院承担1/3核心课程的教学。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机械自动化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现有教职工17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45人,副教授55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工业工程、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机械工程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连续两年进入国内排名前20%,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液压传动及控制系列课程省级教学队,机械工学系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机械原理、液压原件及系统虚拟仿真实验2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液压传
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项目,旨在培养能从事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管理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2017年,该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
迪肯大学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之一,位于维多利亚州。两获全澳“年度最佳大学”荣誉;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前3%。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275位。迪肯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经澳大利亚权威EA工程师协会认证,全球认可,含金量高。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机械原理”和“液压传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国动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机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装备及其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平台;与宝武集团、东风汽车和中冶南方等30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4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60余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索弓|3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30余部。建有宝武(集团)公司国家实践教育中心、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实践教育中心等多层次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创新工场”,设立“冶机77”奖学金、筑梦奖学金、“洪腾液压”奖学金、武汉上饶商会助学金等奖助学金。近三年,学院获机构学和机器科学学生国际奥林匹克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级别大赛获得奖励300余项,创立创业公司10家,申请专利200余项。
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传动及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该院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共同承担本项目专业教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先进技术,具备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再学习能力,能从事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管理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工程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控制工程、流体力学、热力学原理、机电系统、计算机辅助工程等。
引入迪肯大学云教学平台(CloudDeakin)并实施远程辅导,与外方教师面授相得益彰。
迪肯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经澳大利亚权威的EA工程师协会认证。
机械工程是深受国内外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国际化人才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的就业竞争力强。澳大利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旺盛,工程师的薪酬标准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迪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注重创新与产业接轨,设有工作实习,毕业生在汽车、航天、造船、航空、铁路等行业的就业机会丰富。
机械等工程类专业为澳大利亚最热门移民专业,毕业生可获州政府或雇主担保,并可享受政府工作签证政策,移民机会大增。此外,学生在迪肯大学吉朗华安池校区机械本科专业学习,目前的移民政策为其提供额外的移民加分。
出国学习可享受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费减免20%~25%/年(奖学金政策未来如有变化,以迪肯大学当年公布为准)。
本项目计划在湖北省招收100人。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限招英语语种考生。
湖北省选考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不限。
本项目纳入武汉科技大学普通本科招生计划,考生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学校从本科普通批批次线上,填报有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组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相关录取规则以湖北省招办和我校招办向社会公布的为准。
学生在武汉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学费为每学年25000元人民币(湖北省物价局审核标准);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习期间,学费按该校当年标准缴纳。
招生电话:400-600-4656 转 1
扫码咨询:
中外合办咨询电话
400-600-4656 转 1